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关爱相伴,医路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怀揣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热忱,走进南通市肿瘤医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相伴,医路同行”志愿陪诊实践之旅。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中,青年学子们深入医院多个服务岗位,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具体行动,开启志愿服务之旅。
门诊大厅人流如织,导医台便是信息汇聚的枢纽。实践团的同学们身着统一标识的志愿者马甲,热情耐心地迎接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患者及家属。“您好,请问您需要挂哪个科室?”“B超室请往这边走,在三楼。”……清晰的分诊指引、准确的信息登记、细致的就诊流程解答,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迷茫与焦虑,大幅提升了门诊大厅的运转效率。
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医院,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报告等设备极大方便了患者,但也让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感到操作困难。实践团成员驻守在自助服务区,化身“技术指导员”。他们一遍遍演示,一步步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自助操作,有效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语言沟通存在困难的病患,志愿者们更是主动上前,提供“一对一”的陪伴引导服务,让科技红利真正惠及更多人群。
体检中心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实践团成员在护士的指导下,承担起为体检者测量血压的基础工作。“请您坐下休息五分钟,手臂放平……”他们认真操作血压计,规范记录数据,并温馨提醒血压异常者及时向医生咨询。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耐心、细致和严谨的态度。同学们在重复的操作中体会着基础健康监测的重要性,也通过每一次交流传递着对体检者的关心。
深入各临床科室,实践团成员们协助医生进行基础的信息登记等工作。在医生诊室或护士站,他们仔细核对着电脑上的病人信息,并时刻关注医生的接诊进程,组织候诊的患者有序进入诊室。同学们熟悉了医院接诊的基本流程,也近距离观察了医生问诊、处理病例的过程,对临床工作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影像检查是疾病诊断的关键环节。在CT室,实践团成员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承担起一项重要且需谨慎的任务——协助患者摆正检查体位。“请您平躺在检查床上,双手举过头顶,保持不动……”他们耐心引导患者,根据检查部位的要求,协助调整身体姿势,确保患者处于最佳扫描位置,既保障了影像质量,也提升了检查效率。这份工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人文关怀在细节中的体现。
此次医院志愿服务远非简单的岗位体验,他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医疗体系运作的理解,真切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劳与奉献。“以前只知道医生看病开药,现在才真正理解医院是一个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高效运转的系统。每一个岗位,哪怕是辅助性的工作,都对患者的就医体验至关重要。”一位实践团成员在活动日志中这样写道。导医台前的沟通协调,自助机旁的耐心指导,体检中心的血压测量,各个诊室内的配合协作,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应变与沟通能力,加深了对临床流程的认知,更提升了服务意识,体会到医疗规范与人文关怀并重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南京医科大学“关爱相伴,医路同行”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更加明确了作为医学生的使命担当,将服务人民健康的理念深植于心。他们将秉承这份在服务中领悟的责任与情怀,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